随着购房门槛的逐步提高,很多人开始关注二手小产权房。但是,这些房产是否能够通过改名来合法化呢?本文从政策、市场、法律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政策
1、政策背景
小产权房源于1990年代,当时在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住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政府允许政府机关、集体企业把多余的房屋交给职工使用或保障新老居民的居住需求,即允许在规划或未规划区域内,个体建房或承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
2、政策限制
由于小产权房并没有经过正式的土地、规划审批手续,因此难以办理物业证书、限制买卖、房屋抵押等手续。
3、政策态度
虽然政府近年来对小产权房的态度放宽了,但是改名并不能够在法律上解决二手小产权房的合法化问题。
二、市场
1、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住房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对于中低收入阶层来说,购买正规房产压力巨大,因此对于小产权房的需求仍在增长。
2、市场风险
改名并不能解决小产权房的合法问题,且改名后的房屋将失去小产权房的升值潜力,买房人也会面临市场风险。
3、市场监管
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并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了房屋买卖流程。在此背景下,改名是非法操作,买卖双方可能面临处罚。
三、法律
1、刑法
改名并不能解决小产权房的合法问题,政府对于改名行为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被发现存在弄虚作假、骗取他人财物等行为,买卖双方都将面临违法和刑事责任。
2、土地法
城市土地使用法规定,未经土地使用权拍卖、招标等公开出让或政府批准的小产权房,应当认定为违法建筑,不得转让。改名行为也会被当做违法行为予以惩罚。
3、房产法
根据房产法规定,房屋不能够变更产权或者身份证信息,只能够办理物业证书的转让等手续。因此,改名也是违法行为。
四、社会影响
1、维权
改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可能面临风险,而且可能影响房屋的升值潜力,购房人在维权方面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2、不利社会发展
私自改名侵害了土地和规划的基本秩序,也违背了城市高品质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最终也会损害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3、损害公共利益
私自改名引发的买卖双方纠纷和可能出现的房屋安全等问题都会对公众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私自改名这一行为不仅是非法的,而且也会损害公共利益。
五、总结
综上所述,改名并不能够在法律上解决二手小产权房的合法化问题,尤其是在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的背景下,改名是非法的操作。尽管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但是买房人应该合法合规,避免因为非法改名等行为而蒙受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参考了各方资料和报道,文字内容均为作者原创,仅供读者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szxcq189.com/xcqzs/11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