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板
1957年1月6日下午,英国英国纽约海湾的碧流河里,一名身穿粉红色礼服的中年人男子趴在坐位的两排椅子上,窗前是拥挤的避风塘和湛蓝广袤的印度洋。
彼时针约对准九点时,男子身旁走回来四个人,四女。当中两个女人用淑女的笔调反问:
“您是汪猷教授吗?”
原本是FBI的探员。
这三名探员或许要找寻甚么,但在背包里一阵阵踏后,无所斩获。可最终,她们在缺仔庄上到了两个肥皂的袋子。
第四个袋子里,主要就是许多书刊、讲义数据资料等等的污物,除此之外,也有一包药。
反正,此时此刻她的心正即使亢奋而“砰砰砰”地碎裂腹腔。
……
轮船的汽笛声淹没了避风塘的嘈杂喧哗,这艘名为“威尔逊”的客船缓缓驶出港口。
它的目的地,是遥远的东方,是我国。
这些锗单晶和硅单晶是英国法律规定的禁运物品,是制造半导体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是汪猷在英国留学时期的学习成果。
▲在英国时期的汪猷
它们更是汪猷要献给祖国母亲的礼物。
二、英雄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这些名字,但她们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我国半导体领域发展的奠基人,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起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英国时期的黄昆
▲黄昆和谢希德合影
▲1958年,汪猷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根硅单晶
▲汪猷在应用物理所工作
▲汪猷等研究组研制的大尺寸砷化镓抛光晶片
而汪猷及其科研组制备的砷化镓单晶,在制备纯度和电子迁移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锗晶体管
▲我国科学院109厂旧址
接下来,我国就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十年动乱期。
三、韬略
1995年12月11日,晚。
12月13日下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准时进行。
文章中说:
这篇社论也吹响了新时期我国决心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号角。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
▲熊猫电视
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是起来了,但它只是恰巧的幸运儿。
不过这些企业大多在后来的竞争中衰落了。这关系到531战略的两个问题,就是虽然目标完成了,但太依赖反复的引进策略。
1990年8月,针对半导体产业,中央决定开始实施“908工程”。
908工程的目标是在“八五”期间将半导体技术达到1微米,规划总投资是20亿元,当中15亿元用在华晶电子上。
重新回到1995年12月13日下午的那场总理办公会议。
胡启立同志后来在书中回忆,在讨论时,他和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刘剑锋同志申述了建设半导体项目的困难。
总理当即表示:“为了保证速度,我从总理基金里调一笔美元直接汇到电子部的账号上,等于电子部有了两个活期存折,只要部长签字,不经层层审批即可动用。”
由此,我国半导体产业的909工程正式启动。
四、有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深圳
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止一次了,在这之前,华为研发的大佬郭平也是这么被任正非拿下的。
90年代初,华为的研发条件还极其艰难,要取得甚么成果,全凭员工们“舍得一身剐”的牺牲精神,连续几个月没日没夜地搞研发是家常便饭,吃、住、睡全在公司。
所以,SD502,也是华为晶片研发的开端。
1993年,费尽功夫打造的JK1000交换机被验证失败,华为重新陷入资金困境 ,几乎被拖垮。彼时所有的希望只能押注于正在研发的C&C08交换机上。
“新产品(C&C08,IT之家注)如果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这一次,幸运女神再一次站在了华为这边。当年,在总工郑宝用的带领下,C&C08被成功研发出来,并在后来的市场表现中大获成功。
▲C&C08交换机
C&C08交换机的大脑,正是华为自己研发的第二颗数字晶片SD509,C&C08的强大能力,很大程度上拜它所赐。
要知道彼时的华为已经深陷资金危机,随时可能挺不过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咬牙为研发工程师提供资金的支持,可见任正非需要下多大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华为负责晶片设计的工程师,很多其实并没有设计晶片的经验,都是现学现用。
五、龙望
2002年8月10日早6点08分,在北京中科院计算所北楼105房间里,传出一阵阵欢呼声。
成员们振臂高呼,即使这是两个里程碑的成果,它意味着我国人结束了只能用洋人的CPU造计算机的历史。
这一切要从2000年10月的一天说起。
▲夏培肃
▲胡伟武
▲2000年中科院副院长考察龙芯1号研制工作
Godson CPU就是龙芯1号早期的名字,中文叫“狗剩”,胡伟武的解释是,取个贱名希望能容易养活。
当然,胡伟武知道这是必须要逾越的过程。好在在4月初的时候,项目的进度开始得到改善。当然,代价是课题组成员们夜以继日的加班熬夜,以及牺牲的春节假期。
在胡伟武的带领下,团队又是一通连续的熬夜加班的节奏,最终才在7月3日基本完成了设计。
“没想到全组几十个人几个月的努力,花了上千万纳税人的血汗钱竟然是这样两个结果。”
这是胡伟武彼时的想法,已经非常灰心。
在接下来的动员会中,胡伟武忍住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坚定地说。
测试的时候还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系统软件准备不足,系统没能成功启动,大家又折腾了两个晚上,终于在8月10日早上6点8分,系统登录的画面终于出现在显示器上。
"李老师,我是胡伟武。"
"成了!"
"我马上来。"
龙芯发展到今天,共开发了1号、2号、3号四个系列处理器和龙芯桥片系列,产品众多。目前:
特别是2006年的“汉芯”造假事件,让同样号称我国芯的代表的龙芯也遭受了无端的误解和嘲笑。
六、芯动
“愿主保佑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
就在这一天,中芯国际连续发布了两个重磅公告。
第二条是与台积电就专利诉讼达成和解,代价是向台积电分期4年支付2亿美元现金并发行新股及授予认股权证,交易完成后台积电将持有中芯国际10%股份。
可以说,没有了张汝京后的中芯国际,并没有倒塌,并且目前仍然是我国大陆最好的半导体代工企业。但是当年张汝京离开的事件对中芯国际的影响,亦是不能用今天的成绩去比照的。
中芯国际也宣告成立。
▲世大半导体公司
在江湖传言中,是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与世大的大股东秘密协商完成了交易,张汝京开始并不知情。
巧合的是,张汝京在德州仪器二十年,曾是张忠谋下属的下属,不过两人彼时的交集并不多。
张汝京没有丝毫犹豫,舍弃了公司、股票、钱,于几个月后毅然踏上回到大陆创业的旅程。
这些设备和技术人才,不仅是中芯国际发展的关键,更为我国半导体代工行业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但是,在中芯国际向前一路飞驰的时候,隐患也在逐渐积累。
2003年8月,台积电再次出手,在中芯国际即将上市的关口,一纸诉讼递交到了英国加州法院,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权、窃取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和干扰经营关系,要求其赔偿10亿美金。
2005年2月,在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交涉下,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协议,不过中芯国际需向台积电支付约1.75亿美元的金额,按照6年分期支付。
这已经是台积电第四次就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对中芯国际提出起诉。
张汝京在随后的声明中如是说。中芯方面更是直指台积电此举为恶性竞争。
然而,震惊也好,失望也罢,现实永是残酷。
更重要的是,张汝京要原地辞职。
但季明华却异常震惊,即使就在1天前,张汝京还在给她们开例会部署工作……
这件事后,中芯国际元气大伤,2009年直接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大亏损。
愿主保佑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
身为基督教徒的张汝京在多年后回忆追忆用“焉知非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证明他已经释然。
或许对于他来说,只要我国半导体仍然在快速发展,那么“一切就真的都会好起来”。
七、尾音
IT之家引用一下多年前英国《连线》杂志发表的一段论述:
她们为的是甚么?为的就是把上面这句话中的“完全依靠”四个字彻底摘去。
恕汐元一篇文章,难以竞述。
有些故事还没讲到,暂且按下不表。
本文地址:http://www.szxcq189.com/hot/110525.html